详情Details

首页新闻中心行业聚焦详情

22 2016.7

各显神通 车企下半年营销战略强势加码

信息来源:金源集团

摘要:在经历了五六月的冲量后,中国车市整体表现不错,交出了较为满意的年中成绩单。面对中国车市全年产销2000万辆、乘用车预计增长10%以上的行业预判,汽车厂商也在不断调整营销战略,以寻找下半年增长的发力点。德系 频推新车新车战略永远都是刺激车市的良药,这一点对于上半年表…

    在经历了五六月的冲量后,中国车市整体表现不错,交出了较为满意的年中成绩单。面对中国车市全年产销2000万辆、乘用车预计增长10%以上的行业预判,汽车厂商也在不断调整营销战略,以寻找下半年增长的发力点。

  德系 频推新车

  新车战略永远都是刺激车市的良药,这一点对于上半年表现抢眼的德系车企也适用。

  据了解,在中国市场一向占据主流位置的德系车企并未满足现状,以上海大众、一汽-大众、奥迪、奔驰和宝马领衔的德系车企下半年准备了多款重量级新车冲击车市,借助新车的刺激强化德系车的市场营销。

  在先后引入了RS5、S6、S7之后,奥迪在其高性能阵营的产品仍在不断地丰富。一汽-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薄石表示,奥迪下半年还将引入三款车型,包括R8 Coupe版、R8敞篷版以及RS5敞篷版。

  按照计划,全新宝马3系旅行版将在今年下半年的广州车展期间公布售价,年底正式上市销售,未来将与奥迪A4 Allroad以及奔驰C级旅行版形成竞争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第七代高尔夫以及奥迪A3的三厢版将于今年下半年在一汽-大众佛山工厂投产。上海大众斯柯达在华的产品线则将再添两款全新车型,其中包括一款SUV车型。

  美系 强化科技

  凭借上半年良好的增长态势,美系车企也把中国市场作为未来的重心,投入资金和技术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。

  福特也发布了“开发者项目”,并推出了新一代福特AppLink平台,实现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与搭载AppLink的车辆之间更好的互联。

  随着福特汽车 “1515计划”的逐步落实,福特已经进入在华发展的快车道。按照计划,福特将在明年推出搭载AppLink平台的车型。

  围绕上海通用汽车“绿动未来”战略,上海通用先后发布了BIP别克·智能驾乘体系、凯迪拉克的E-Service智能化服务系统等,以科技的优势弥补与竞争对手在新车数量上的差距。

  伴随着上个月凯迪拉克专属工厂及泛亚汽车技术中心(金桥)的奠基,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叶永明表示,研发基地的投资建设,将进一步提升上海通用汽车的研发实力和制造水平,完善企业的生产体系,同时也为公司全面实现“十二五”规划目标提供有力支持。

  日系 逆转颓势

  在元气逐渐恢复之后,下半年日系品牌欲集体上演销量冲高的大戏。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,眼下包括丰田、本田、日产在内的各大日系品牌均已制订了周密的促销计划。

  据透露,一汽丰田将继续加大体验营销推广力度,同时还将引入新威驰、新RAV4,以及锐志和普拉多等中期改款车型。广汽丰田则将在下半年推出逸致跨界版车型,并加大了对经销商促销的支持力度。

  本田计划在下半年推出东风本田杰德,而广汽本田除了刚刚发布的凌派外,第九代雅阁以及理念品牌的第二款车型均计划在下半年上市。

  最引人关注的是东风日产的创新营销举措。北京商报记者通过采访获悉,下半年东风日产将加速布局三四线城市,投入更大精力推进地区营销体制改革。此外,马自达、三菱、斯巴鲁等日系品牌下半年也将动作不断,新车型投放加速,推出各类营销举措,旨在逆转销售的颓势。

  韩系 规模增长

  相形之下,韩系车企在今年一直保持强劲势头。为了顺势而上,韩系品牌集中发力,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。2013年作为北京现代的“品牌元年”,其销量规模预计将达到百万辆水平。目前北京现代的产品布局相当均衡,在各级别细分市场上,现代车型均名列前茅。

  东风悦达起亚同样发布了52万辆的年度销售目标。目前,该公司第三工厂正在积极建设中,预计今年底试生产,最早明年2月1日投入生产。届时,东风悦达起亚将初步形成百万辆的产能规模。

  自主 技术推进

  面对市场占有率不断降低的严峻形势,多家自主品牌车企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者采访时表示,下半年仍将按照既定的计划和战略,追赶合资对手。

  为应对消费需求的升级,包括奇瑞、长城、比亚迪、吉利等在内的自主车企在品牌、技术以及渠道等各个方面积极推进,进入了注重品质、品牌和国际化发展的阶段。

  其中,奇瑞艾瑞泽7、比亚迪DM双模电动车秦等重量级车型都计划在下半年上市,这些车型代表了自主品牌最新的技术成果,具备了挑战合资品牌的能力。

  长城汽车同样将科技创新放在了重要位置,下半年的工作将重点鼓励技术创新,坚持自主研发,推进技术进步。

  “主流自主品牌车企上升势头很猛,特别是在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。”一位业内人士认为,可以预见,经过转型与产品梳理后,一批强势自主品牌将代表中国力量,与合资车企展开更高层次、全方位的竞争。

上一条 下一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