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情Details

首页新闻中心行业聚焦详情

22 2016.7

广西9项目新入选国家非遗目录 密洛陀等升国家级

信息来源:金源集团

摘要:6月10日,国务院公布,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共191项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目录164项,广西共有8个项目9个子项榜上有名,密洛陀、黄泥鼓舞,侗戏等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 据了解,截至目前,我区共有37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,而第一批和…

      6月10日,国务院公布,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共191项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目录164项,广西共有8个项目9个子项榜上有名,密洛陀、黄泥鼓舞,侗戏等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据了解,截至目前,我区共有37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,而第一批和第二批分别有19项和9项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,布罗陀和刘三姐歌谣等成为“国家级”非物质文化遗产,而3批共193项入选自治区级目录,共有240名民间大师成为国家或自治区级“非遗”传承人。加上市、县级的“非遗”项目,共计有名录5627项,建成国家、自治区、市、县四级目录体系;评出3批共240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。

此次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广西非遗如下——

【民间文学】:密洛陀

申报地区:都安瑶族自治县

内容介绍:《密洛陀》是流传于广西都安、巴马等地瑶族聚居区的神话古歌,融神话、创世、英雄为一体,描述了女神密洛陀开天辟地、创造人类的壮烈业绩。

【传统音乐】:

1.京族独弦琴艺术 

申报地区:东兴市

内容介绍:独弦琴,京族弹弦乐器。京语称旦匏,流行于东兴市。独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间竹制乐器。我国南方盛产竹材古代就有了用粗大的竹子制作的管形乐器,挑起竹皮为弦(俗称篾弦),用以敲击或弹拨,并由此使弦鸣乐器得到不断发展。

2.吹打(广西八音) 

申报地点:玉林市

内容介绍:玉林八音,又称桂南八音、吹笛儿、吹六笛,是玉林地区唯一的吹打乐。它源自秦汉时期宫廷和军中的吹鼓乐,至明末清初传至玉林,是由中原古乐以及桂东南民间音乐融合而成,被音乐界同仁称为“桂东南交响乐”,广泛流传于桂东南城乡的各种庆典、红白喜事以及舞龙、舞狮和地方戏曲、舞蹈的伴奏。 

     

【传统医药】:

壮医药(壮医药线点灸疗法)

申报单位:广西中医学院

内容介绍:壮医药线点灸疗法,是采用广西壮族地区出产的壮药泡制成的药线,点燃后直接灼灸人体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,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。该疗法挖掘于民间,经研究整理提高,至今仍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。

【传统舞蹈】

1.藤县狮舞  

申报地区:藤县

内容介绍: 藤县狮队属南派舞狮,其表演形式主要是采青和高桩表演。表演者通常是二人合舞一个狮子,舞狮在高桩设计、舞狮动作设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念,独创了“灵猴攀树”、“钢丝翻筋斗”等一系列高桩舞狮的动作,以及侧空翻下桩、钢线上一字腿、上桩的猿猴攀树、探峰攀崖等高度难动作和飞距2.8米(狮尾起至落点),独桩挟腰转体450°绝技,名扬东南亚,饮誉粤、港、澳、台。

2.田阳壮族狮舞

申报地区:田阳县

内容介绍:田阳壮族舞狮,有高难、惊险、奇美的特点,体现浓郁的民族特色。它已经流传了450多年,并逐渐由建国初期以拜年、庆典、助兴为主的地面舞狮发展到拥有“狮子上金山”、“狮子过天桥”、“刀尖狮技”、“高桩飞狮”、“金狮雄风”等一系列绝技的高空表演。 田阳舞狮具有世家相传的特性,传统特色保持相对完整,最难能可贵的是,田阳舞狮在近代的发展中,不拘泥于单一的传承,而是在传统舞狮套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,提高了技术含量,增强了观赏性。

3.黄泥鼓舞

申报地区:金秀瑶族自治县

内容介绍:黄泥鼓属于长鼓中的一种,黄泥鼓是瑶族的一种膜鸣乐器,是居住在大瑶山上瑶族人民喜爱的民间乐器,因演奏时鼓面涂以黄泥而得名,而打长鼓、庆丰收、祭祖先是瑶族人民的传统习俗。

【传统戏剧】:侗戏 

申报地区:三江侗族自治县

内容介绍:侗戏,作为发源于清代的少数民族剧种之一,具有浓郁的侗民族特色。由于侗民族有语言却没有文字,侗戏成了侗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,堪称侗文化的“活化石”。

【传统美术】:

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

申报地区:环江毛南族自治县

内容介绍:广西环江县毛南族花竹帽,是当地毛南族妇女当作雨具的一种精美的手工艺品。毛南族称花竹帽为“顶卡花”,意为“在帽底编织花纹”。花竹帽是用当地盛产的金竹和墨竹蔑子编织而成的,具有工艺精致,花纹美观,帽形大方,结实耐用等特点。



上一条 下一条